杨曦文/图
年前后,我在玉雕创新设计之路上有缘认识到了原研哉先生的设计思想,那个时候我经常到书店去买书,其中就购买了一本《原研哉的设计世界》。通过这本书我开始了解原研哉先生,也开始学习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苏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也有着现代化的一面。苏州古城的东西南北方向都有着很现代的建筑。苏州的GDP在全国排行中名列前茅,但是苏州最为耀眼的城市名片永远都是文化。作为苏州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每一人都应该将自己的专业做好。
我是一名玉雕艺人,今天讲一讲自己对玉雕创新的感悟和见解。
年,我从工艺美校毕业后便分配到苏州玉雕厂开始接触玉雕,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学校美术和玉雕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玉雕厂作为国有企业,有着自己固定的风格范畴,我的玉雕创作也长期定格在这个风格范畴内,认为玉雕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直至年离开玉雕厂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上对玉雕的各种需求也慢慢产生。在从事玉雕的近20年时间里,我的玉雕创作也都在传统的固定的风格范畴内,市场空间越发窄小,也缺少时代特征。直到年以后,一位台湾客户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于是我开始思索如何去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传统玉雕的固有风格范畴和长期制作技艺规范构成了强大壁垒,几乎让人无法打破。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我也走过一段弯路。从事玉雕之前曾经画过一幅画,一位裸女靠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搭着一块布,旁边还放着一把小提琴。当时在玉雕上没有这种表现题材,当时认为用玉雕表现就是玉雕的创新。但到后来我感觉到这是一幅油画构图,如果将其做成玉雕也难算作成功,并不属于创新范畴。
(一)平面设计与玉雕创作
在偶然的状态之下,我想起了学校学习到的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也就从那时开始,结合玉雕技艺,我将平面设计理念作为切入点,开始玉雕的创新尝试。我时常到书店去购买各式各样的书籍,其中平面设计、平面构图的相关书籍最多,其中就包括原研哉先生的书籍。
我们经常看到的平面设计作品,比如海报,会运用到色彩、疏密关系等。玉雕创作结合平面设计,我们会运用浮雕、镂空雕、阴刻等技法表现画面的色彩关系。年至年间,我画了一幅平面设计理念的玉雕画稿草图,当时的玉雕平面设计还是以传统题材为主,如“佛在心中”这块玉牌,重新组合了很多元素,牌型上也完全有别于传统子冈牌、山水牌。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同时期的还有“平安如意”等,符合国人佩玉需吉祥的考虑。之后又设计了富贵平安题材,而后便是江南水乡之类。在这些平面设计主导的玉雕作品上,我充分运用了浮雕、镂空雕和阴刻等技法,达到层次配比的目的。从平面设计开始延伸。
杨曦玉雕设计图杨曦玉雕作品《佛在心中》年,我设计了“古韵”系列等题材,对传统仿古题材进行平面设计改良,重新解构、重新设计,打破纯仿制的框架,以体现当代审美。“古韵”系列作品融汇了瓦当、玉雕纹饰、青铜器等诸多元素搭配。之后,我创作了“秋语江南”。这件作品是对新题材的尝试,打破了玉雕纯粹的写实规律。从设计构图来讲,整件作品的外形以及之上的房屋、拱桥等都运用了平面设计理念,中间部分则增加了很多翩翩下落的银杏叶,体现了玉雕技艺水准。这件作品的设计和技艺完全融合,和谐嫁接,可以体现出当下的审美理念,又不失传统玉雕技艺之魅力。“秋语江南”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创作出来的,其底座的搭配也是拱桥的造型,所以作品整体便是平面构成。对观音系列的作品创作也是如此。我们对观音的传统认知便是慈祥,也很写实。我塑造观音形象时重新作了思考,于是创作了镂空观音,先将观音图案化,以剪纸的形式将其镂空,边上配以写实的荷花,形成了整体方形和硬线条之下,搭配柔和的荷花线条,使之起到调和作用,因此也展现出作品既有明快的一面,也有婉约的一面,从视觉上也不会令观者感到刻板。
杨曦玉雕作品《古韵》系列杨曦玉雕作品《秋语江南》杨曦玉雕作品《观音》(二)以元素的借鉴启发来设计玉雕
平面设计、平面构成等理论开拓了我的玉雕设计思路,使我知道该如何创作,怎样创作。有了理论引导,需要更多的元素借鉴,吸收玉雕以外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我参考一些建筑方面的书籍,建筑本身包含了很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年,我创作了“流动乐章”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借鉴了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我非常喜欢她的设计,她的设计大多采用流体形式,这种流体构造十分富有韵律美感,我将其运用到玉雕设计中。所以“流动乐章”系列作品就采用流体构造,并植入了瓦当、篆体字、古琴等传统纹饰纹样。在现代抽象的流体之上采用镂雕技法,雕琢古代纹饰纹样,使之古今融合。之后创作的“莲相”也是如此。“莲相”取材和田白玉籽料,作品外形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材料天然皮色和形态,构成了作品的流体基础造型,镂空高浮雕的荷花,以及借鉴剪纸艺术塑造的观音侧脸轮廓形象,体现了“根植传统、审美现代”的创作理念。建筑构造给予我很多玉雕设计启发。
人体彩绘是一种现代行为艺术,我也尝试将其借鉴到玉雕创作上。作品“彩绘人生”设计感不是很强烈,却是一种元素应用到创作的体现。之后的“花样年华”作为人体彩绘艺术的引申,有意加强了作品设计感。我将人体做成平面镂空的影像,彩绘的元素则做成了立体的牡丹花,雕刻技法的选用,雕刻层次的阴阳对比都有十足的设计成分,体现出我对当代审美的理解。
元素借鉴到玉雕之上需要有更为广泛的思考,因为思考对于玉雕创作十分重要。每一次外出入住酒店,我都习惯观察酒店的装潢设计,寻找每一处的精彩所带给我的玉雕设计启发。作品《速写江南》即是元素借鉴的案例,我一直在画速写,借鉴这一元素,并通过合理设计,将之转化成玉雕作品。为设计第十一届“子冈杯”的参展作品,我思考了很久,一次出差入住一家酒店看到一幅绘画,虽然画稿较为简单,并不十分起眼,但却给我带来一种启发,我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应用到玉雕上的元素,并想到可以使之成为亮点,届时可以看到这种借鉴作用。元素的借鉴对当今玉雕从业者的设计创作至关重要。其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点点滴滴都可以启示我们成为创作设计的元素,只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给我们带来灵感。
杨曦玉雕作品《流动乐章》系列杨曦玉雕作品《流动乐章》系列杨曦玉雕作品《莲相》杨曦玉雕作品《彩绘人生》杨曦玉雕作品《花样年华》杨曦玉雕作品《速写江南》(三)现代传统手艺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名优秀的玉雕创作者需要具备美术、设计和技艺这三个条件。目前很多玉雕从业者只具备技艺条件,在美术和设计方面十分欠缺。我认为,未来玉雕创作者必须做到从美术、设计到雕刻的全面把握。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坚持自己设计,掌控自己的风格。美术对于了解事物的结构比例,对于审美意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技艺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我本身是学习美术出身,做玉雕之后便有信手拈来的感觉。美术可以将二维是转化为三维。如果我看到一幅线描,就可以想象成立体,这对进行玉雕创作提供了方便,很容易将平面构图转化成立体形象。设计对玉雕创作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提到设计就要提到“学院玉雕”。有学院教育背景的人员(简称“学院派”)进入到玉雕行业中是件好事情,他们带入了一些创新性的设计理念。然而,我看到很多学院派玉雕作品大都只是些转换,谈不上创新。我曾经看到有人将一尊雕塑直接做成了玉雕,这便是简单的转换,并非有实质性的创新。设计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北欧家具、衣服鞋帽都加入了诸多设计,玉雕的创新创作也必须建立在设计基础之上而非只是随意转换。
时代在进步,审美在变化。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有责任作出好的作品去影响大家,分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