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的装修垃圾产生量约有万吨,如果按照1立方米重0.4吨计算,地上堆20米、地下埋10米,将至少占用7个虹口足球场。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高效的收运处置闭环,就可能有“垃圾围城”的风险。
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要辟出大规模的垃圾处置场所并不容易,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让垃圾处置的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环保和再生产品的出路,是考验城市管理者能力水平的一道难题。
近日,闵行区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投入试运营,这是继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后,闵行第二座大型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该中心从项目设计,到设备采购与监造、安装、调试等工作,仅用时天,将为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
?
?
项目设计施展“空间魔法”
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70亩,设有4条处置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泥浆、河道底泥的综合流水线,及1条再生水泥制品生产线。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排布5条生产线,该项目采用纵横紧凑化立体式布局,通过在厂房边缘设置存储区、设置竖向贯通检修吊装通道等方式,实现减小占地、功能分区清晰、场内交通组织顺畅、维护保养空间充足等需求,使场内空间、功能动线更加合理,其高效的空间布局也展现了独特的“空间魔法”。
记者从图纸上看到,整个中心最窄的地方只有60米,最宽的地方也只有米,那么这个中心为什么造成这样狭长型的呢?
闵行区绿容局环卫推进办负责人宋强说:“?我们华漕项目因市局召开的专题协调会议,明确调整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工程泥浆干化从万吨/年调整至20万吨/年;河道底泥处置从60万方/年调整至6万方/年,并要求将建筑垃圾、工程泥浆干化和河道底泥设施集中设置,统一立项。故而我们从节约用地角度出发,工艺上我们把部分设备放入地下、部分设备抬高,合理布置利用现有空间,建成一个狭长型的项目。”
项目建设彰显“科技范儿”
随着一斗斗固废垃圾被“投喂”到进料口,两条处置装修垃圾与拆除垃圾的流水线顿时忙碌起来。
经过破碎、筛分、风选、磁选等资源化处置流程,原先的固废摇身一变,成了一堆堆价廉物美的再生骨料。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樊建斌说:“经过我们这个资源化处置系统,出来的再生骨料有很多用途,我们可以做成再生砖、透水砖、还可以做成道路的回填材料,相比天然骨料,一是节约了成本,还有对建筑垃圾资源化来说,达到了减量化、资源化的效果。”
而在固废处置流水线上,该项目还首次引入智能分选技术,使得城市固废处置变得“更聪明”。
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执行经理石玉春说:“我们身后这套系统是智能分选系统,它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通过智能摄像头实现建筑垃圾和轻物质的分离。”
打造绿色环保项目
此外,该项目为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高整体环境舒适性、减少碳排放,采用前端微米级干雾抑尘+末端袋式除尘相并辅以喷淋洒水结合的除尘工艺以及降噪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运营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闵行区绿容局局长沈军说:“这个项目建成以后,闵行区的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消纳总量达到了万吨,对提升闵行城市品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既解决了闵行区全区的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消纳,还帮助中心城区解决了一部分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的利用。”
据了解,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对上海市闵行区和部分中心城区的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泥浆及河道底泥等建筑垃圾废弃物进行有效资源化处置,装修垃圾资源化率可达85%以上,拆除垃圾资源化率可达95%以上,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治理目的,为闵行区提升人居品质、全面建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为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记者:符强
部分文字:闵行绿容
编辑:斯琪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