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会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
一般将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按照轻重程度划分为五档: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
对于农村的简易房屋,如木架房屋、土坯房、夯土房等,可以分为三档:完好、破坏和毁坏。
毁坏的建筑包括倒塌和濒临倒塌的房屋。
此外,对于建筑产生的裂缝也会进行划分。
裂缝情况的划分
——细微裂缝——
由地震引起的肉眼能够看得清楚的裂缝,对砌体墙和柱,一般发生在灰缝或抹灰层表面上。对混凝土构件,一般发生在表面上。
——轻微裂缝——
混凝土构件裂缝宽不大于0.5mm,砌体构件裂缝宽不大于1.5mm。这种裂缝对构件的承载能力无明显影响。
——明显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裂缝宽大于0.5mm,表层脱落,裂缝已深入到内层,钢筋已外露。在砌体墙上,裂缝宽大于1.5mm,砌体已濒临断裂或裂缝几乎贯通墙厚。
——严重裂缝——
在混凝土构件上,裂缝宽大于1.0mm,钢筋明显外露,表层严重脱落,裂缝已深入到内层或贯通。在砌体墙上,裂缝宽大于3.0mm,砌体断裂或裂缝已贯通到墙厚。
——濒临倒塌——
结构中各构件已失去承载能力,处于一触即塌的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处的混凝土已酥碎,钢筋严重弯曲,产生了较大的变形;砌体墙产生了多道明显的贯通裂缝,近于酥散状态;砌体柱受压区的砌块酥碎脱落,或柱体断裂。
建筑物破坏等级的划分
建筑物地震破坏等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的:
——根据承重构件的破坏情况——
建筑物是由各种构件组成的,例如常见的砖砌体房屋,有砖墙、楼板、屋顶、楼梯、门窗、装饰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有立柱、横梁、填充墙、屋顶、楼梯、门窗等。
这些构件中,担当承受重力荷载作用的称为承重构件,承重构件对房屋起到骨架作用,例如砖砌体房屋中的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中的立柱和横梁。承重构件支撑上部构件,维持房屋不倒塌。
如果这些承重构件遭受破坏,失去承载力,房屋就会垮塌,造成伤亡。另一些构件并不承重,即使破坏了房屋也不会有垮塌的危险,例如框架房屋中的间隔墙(填充墙),即使受破坏塌落,也不至于引起房屋垮塌,这是因为并没有靠它承重,拆除重修也无妨。
从危及房屋整体结构的角度判断,承重构件是否遭受破坏是划分破坏等级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划分破坏等级时,砖承重墙裂缝的部位、深度和长度,钢筋混凝土立柱、横梁的裂缝深度、宽度等,是评判承重构件破坏程度的指标,当这些破坏现象出现,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是中等破坏以上等级的标志。
——根据修复的难易情况——
从评估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考量,房屋遭受地震破坏越严重,修复就越困难,所需费用将越多,直接经济损失也就越大;承重构件被破坏后的修复显然更为困难,要投入更多的费用。非承重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间隔墙、装饰件等,尽管它们不承受建筑的重力荷载(自重除外),但当破坏面积大、数量多时,需要修复的工程量大,经济损失也大。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丧失程度——
房屋破坏程度对使用功能有显著影响,结构破坏越严重,功能恢复越困难,所需费用也越大。功能的影响除了构件破坏外,水、电、气和取暖设施以及其他一些特殊设备的破坏情况也是划分破坏等级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以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为主,并考虑修复的难易、功能的丧失程度是建筑物破坏等级的划分原则。
参考资料与图片:中国地震局网站;中国地震科普网《如何划分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等级》;
来源:济震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