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村向农村都市奋力前行最江阴

民富村强话小康“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从今天起,江阴发布推出系列报道《民富村强话小康》,聚焦江阴的美丽乡村,探秘他们的“振兴秘笈”。今天推出第一篇《华西村:向“农村都市”奋力前行》从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穷乡村到如今富甲天下的幸福村,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规划建设“两个一百年”,华西村几十年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全国数十万个村庄中率先振兴、走在前列,成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村,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华西人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不忘初心的华西人正向着打造“农村都市”的梦想奋力前行。小康故事在住房中“搬”进小康驶过龙西湖,穿过林荫道,记者走进华西村村民孙永红家的别墅,就被满屋子的书画作品吸引住了。孙永红说,不少作品是他自己的作品。当走到两幅稍显陈旧的画作前时,他停下了脚步,给记者讲了一个带有“羊膻味”的故事。孙永红说,他出生时住的是茅草房,后来吴仁宝老书记规划新农村建设,把周边的几个自然村都合并了,孙永红一家随之搬进了一套三间屋的瓦房,而他的房间紧邻着羊圈,每到晚上床边都有股子羊膻味。华西村发展得越来越好,那段“与羊共眠”的日子几年后就终结了。他们全家搬进了两上两下的“火车式楼房”,孙永红不仅摆脱了羊圈,还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喜爱书画艺术的他,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生涯。从无锡工艺美术技校毕业后,孙永红被村里安排去上海学习霓虹灯广告设计,学成回来后就参与筹建了村办霓虹灯厂,还当上了副厂长。靠着真才实学参与家乡建设,孙永红在23岁那年住进了“三上三下”的独栋小别墅。“当时每家每户都造了三层三间的独栋别墅,我们拿到房子的时候都很惊讶,因为房子还带车库,在那个时候汽车这东西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们村民都和老书记开玩笑说太浪费了,但没过多久村里就给村民发了轿车。”坐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汽车,孙永红的事业也随着华西村的飞速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他扛起了发展装潢和建筑两块业务的重担,还参与了华西村第二代别墅的建设,给更多华西村民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老百姓对华西建筑满意度的节节攀升,也让孙永红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他现在经常会畅想未来生活的样子,琢磨着怎样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升华西居民别墅的品质。幸福路径发展为民共走富裕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华西村创新发展思路,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发展理念,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村庄生态宜居指数。通过实施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华西村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和企业治理,目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9.05万元。先富不忘带后富,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等方式,对贫困地区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扶贫”,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先行振兴起来的华西村正带领更多人走上小康成色十足的阳关大道。吴协恩华西村党委书记目前华西发展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字当头解决一切不确定因素,从容面对经济形势变化。“稳”不代表不发展,而是要更高质量、更有效地去发展。华西村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稳步推进和村民生活持续改善,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让更多村民过上更有质量的小康生活。记者手记用心描绘小康生活美丽“画卷”近距离感受华西村的发展“脉搏”,记者有这样的深刻感受:描绘出华西村的小康成色,离不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支“画笔”。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富口袋”和“富脑袋”并举,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华西村成功走出的这条以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振兴之路,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