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天花吊顶,古法称轩

天花吊顶,不过是古人玩剩下的。

△理池事务所茶室

△屋顶上梁

且不论皇家殿庭中的藻井天花绚丽多姿,气宇轩昂,令人无不折服。便是连江南民居中的轩顶天花,曲折曼妙,素雅自清,亦难能不兀自醉眼迷离。现代天花吊顶,亦能从《园冶》中记载的“仰尘”平顶天花中寻得踪迹。而轩式天花为江南地区的特殊设计,其形成大致是源自明清时期盛行于南方厅堂建筑的草架制度。

依据《营造法原》中记载,草架制度较少出现在北方,且与宋代法式迥异,而明代是江南地区造园风气,应多为当时创举。

明代计成《园冶》中就罗列有多种草架样式,其中九架梁五柱式与九架梁六柱式草架下方的复水椽是平直的椽条,这种复水椽也可以做曲,叫做“卷”,在厅堂前添卷式与九架梁前后卷式中,复水椽就做成了弯曲的形式,便是轩的初始模样。

△鹤颈轩

△船篷轩

在后期的搭建中,明清匠人凭借智慧,而使得“卷”的形式变得多样。轩式天花的做法就是将复水椽做成不同的卷曲状,然后在上面覆以望砖或薄板而成。因为其将屋顶隔开,遮挡屋顶瑕疵、防尘的同时,缩短了屋顶的高度,从而使得屋宇之下的人儿能够拥获安全感,且由此保温隔热。其二,则因室内地面铺装式样较为单一,以轩式天花为界,能够起到强调室内空间划分的作用,可以根据顶棚装修的不同形式,对应而形成不同的体量感。

根据轩梁与大梁的相对高度来分,轩可分为磕头轩、抬头轩和半磕头轩(较为少见)三种类型。

轩与内四界在同一屋面,轩梁底又低于内四界大梁底时,其贴式称为磕头轩。轩梁底与大梁底相平者,则称抬头轩。抬头轩须于内四界之上设重椽,安草架。亦有大梁较高于轩梁,而内四界与轩又非同一屋面,仍用重椽及草架者,则称半磕头轩。

根据轩的进深大小的不同,所用轩桁的根数也有所不同,故轩的形式与名称也随之而不同。

有的轩因进深较小,可以不设轩桁,如弓形轩、茶壶档轩。有的轩进深不大,仅在轩梁居中之处,设置斗一座,上架轩桁,称为一枝香轩,一枝香轩根据用椽的不同,可分为鹤胫和菱角二式。有的轩因进深较大,需设两根轩桁,如船篷轩,弯椽两旁之椽,若亦弯曲如船顶,而名其椽为船篷三弯椽。

最易分辨其实是根据轩所用轩椽的形式,轩的名称有所不同。由弯椽式样的变化,可以分为船篷轩、鹤胫轩、菱角轩、海棠轩、弓形轩、茶壶档轩等。

根据轩在内四界前的位置,可将轩分为内轩与廊轩。

内四界前筑两个轩时,位于前者称廊轩,其轩较浅,位于后者称内轩,较廊轩深。故一枝香轩弓形轩及茶壶档轩多用于廊轩,而船篷轩、鹤胫轩、菱角轩因较深而多用于内轩。

廊轩若在楼厅之中,依据轩所在位置及贴式不同又不尽相同。

楼厅之下,廊柱与步柱通长至上层屋顶,而楼下两柱间筑轩,称为楼下轩。然上廊柱退后,架轩之中或轩桁之上,该贴式称为骑廊轩。当步柱或轩步柱通顶,其前与廊柱间筑翻轩,上覆屋面,附连与楼房,称副檐轩。

△菱角轩

轩式天花,曲线优美,缓解屋顶肃严里的压抑的同时,又不似窗扉花格百变多情,简素纯善的柔和婉转,亦与现代装潢的简练线条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还优与其作用功效。

「图文编辑:言墨」

「图源:理池工地、苏州园林」

「庚子年仲秋于云起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