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前瓦当与审美,作为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重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瓦当,又称瓦当纹饰,是一种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圆形瓦件,其功用是保护房屋的檐椽、屋脊和墙壁,同时又为房屋增加艺术效果。汉代瓦当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特殊装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产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它在汉代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应用于宫殿、陵墓、寺观、府第等建筑上,而且在墓葬中也大量使用。

瓦当的纹饰与造型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瓦当图案题材、造型特征、纹饰类型及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瓦当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社会功能。

汉前瓦当与审美意识

我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最早的瓦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此之前人们普遍使用陶制瓦片,是为最早的原始瓦当。

这种瓦片称为“泥瓦”,其制作方法是将粘土用水调和,然后做成泥饼,将泥饼放在火上烘烤使之变硬,然后用这种泥饼涂抹在房屋、墙壁、屋顶等地方,这就是最早的原始瓦当。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瓦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由于青铜器的发明与使用,使得青铜器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装饰材料之一。在青铜器上制作瓦当的技术得到了提高,于是瓦当纹饰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从战国到汉代,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从土木结构到砖石结构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砖、瓦都起着重要作用。砖瓦构件在建筑上使用后能起到美化建筑物外观、增强建筑物强度和稳定结构等作用。

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文化艺术繁荣、科学技术进步、科技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时社会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初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当时经济得到发展和稳定。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审美意识的逐渐重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居住环境当成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上建筑材料也越来越讲究美观与实用。

审美意识与瓦当发展

从考古发现看,我国早期瓦当的数量很少,主要是以装饰功能为主,造型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增强,在瓦当的艺术造型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早期瓦当装饰功能明显,如陕西临潼秦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铜质瓦当,正面雕刻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其造型十分生动逼真。

西汉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要求。作为一种艺术品类的瓦当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在这一时期瓦当艺术造型上开始出现装饰化、理想化、抽象化倾向。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瓦当装饰形式主要以模印和雕刻为主。模印是指以纸、墨或彩等材料,将文字或图案用印模印刷在瓦当上,常见有龟背纹、云纹、博山纹、兽面纹等;雕刻则是将瓦当刻制在石头、木头或陶制材料上,常见有鸟兽纹、花草纹等。

到了东汉时期,瓦当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瓦当种类增多。常见的瓦当造型有:兽首卷云纹、兽面纹、几何图案、动物组合图案等。

东汉时期瓦当艺术出现了另一种风格:装饰性与理想化并存。东汉瓦当艺术在造型上体现了高度的自由性,题材内容更丰富多样。

装饰手法上不仅有模印和雕刻等传统技法,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技法如镂空、染色等;造型风格上以简练为主要特点;纹饰类型多样;组合排列较整齐有序。

东汉时期瓦当艺术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有创新。在图案题材上既有现实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也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在造型上既有动物形象的夸张变形,也有植物形象的夸张变形。

汉代瓦当的图案纹与自然崇拜

汉代瓦当上的图案纹饰是极其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大类。几何纹又叫“图案纹”,是以线或点为造型手段,在平面上表现出连续或不连续的图案,其内容多是几何图形、自然物象和人类生活图景。

汉瓦当上的几何图案主要有云雷纹、凤鸟纹、鸟兽纹瓦当,瓦当上的图案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而成,所以也叫“组合纹”或“序列纹”。

汉代瓦当图案题材丰富多样,既有体现政治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宫室建筑瓦当,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生活场景瓦当,还有体现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神话传说、吉祥寓意等内容。

其中,常见的有云雷纹、凤鸟纹、鸟兽纹瓦当,以云雷纹为例,一般有三组云雷纹和一组凤鸟纹瓦当组成,三组云雷纹中间有一组凤鸟纹瓦当;这种瓦当也称“三英战吕布”。凤鸟纹饰是汉代瓦当中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

三只凤鸟昂首挺立,尾巴向上翘起,分别站立在凤与龙的两侧。凤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的形象高贵优雅,代表着美好和吉祥。而龙是古代传说中神圣不可侵犯、能兴云作雨的神兽。

汉代瓦当图案中最常见的是凤鸟、龙凤组合纹饰。这些纹饰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象征着美好幸福生活和生命繁衍。

汉代瓦当上常出现动物纹和植物纹两种类型,动物纹又有许多种类,有走兽、飞禽、鱼鳖、龙等,其中龙是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纹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和精神象征,在汉代瓦当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代瓦当的图像纹与图腾崇拜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图腾崇拜是非常虔诚的,不仅是对自然神的崇拜,也是对图腾神的崇拜。这种崇拜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他们将图腾作为自己生活的保护神。

我国古代人们将自己生活中最崇拜、最向往、最熟悉、最亲密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如鸟、蛇、鱼等,而在建筑上,这些动物都被作为图案装饰在瓦当上。

在汉代瓦当纹饰中,以鸟为主要的纹饰题材,其中尤以凤和龙为典型代表。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百鸟之首。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凤是上古神鸟伏羲女娲所化,《山海经》记载:“伏羲有圣德,生而神灵。其目则两凤朝阳”。

伏羲与女娲共同创造了人类以及整个自然界。而凤凰作为百鸟之王与人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即今河南新郑)”;“黄帝始为诸侯”。可见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此外,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凤的神话故事:一说“帝舜有二妃,日五色而明于天,夜明于星”;另一说“舜帝时有凤皇自西南来,集于大椿(即今椿树)”。另外,龙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物,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古籍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即今河南新郑),而娶于西陵氏之女(即西陵氏之女)为妃;生玄嚣。玄嚣有圣德,于是黄帝乃令风后作箫韶,神而化之,以降甘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汉代文字瓦当与王权崇拜

汉代文字瓦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汉代瓦当纹饰中出现较多的“瓦当”,即是一种文字类型的瓦当。另外一种则是在汉代瓦当纹饰中出现的“图记”类型的文字瓦当,即是在瓦当图案中出现一些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的文字,如“永昌元年”“汉兴元年”等字样。

这些文字瓦当主要集中于汉代早期,可能是为体现帝王的威仪而特意设计。这种文字瓦当在汉代多出现在大型建筑上,如东汉洛阳永阳门、永昌陵、汉明帝陵寝等,这些建筑都是王权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皇室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

另外还有一些汉代其他诸侯王墓、帝陵中也大量出现文字瓦当,如“七国之乱”时,燕王刘旦等人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年)起兵谋反,景帝命令御史大夫晁错发兵平叛。在战争结束后,晁错上书建议在京城的周围修建长墙以防诸侯入侵。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将各诸侯国的城墙都向外延伸了十几里,即“请诸侯守长城”。又如“汉兴元年”(公元前年)八月,楚王刘戊、陈王刘发等人在会稽起兵造反。

在此之前,汉武帝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对付匈奴的战争。此时,刘发上书汉景帝建议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侵犯。汉景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开始修筑长城。

汉初采用黄老思想治国,此时也开始对王权进行限制。在汉文帝时发生了“文景之治”,在此期间汉朝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对于诸侯王权的限制还比较宽松,虽然规定诸侯王不能擅自建造宫殿、陵墓等建筑,但对其封地也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笔者观点

汉代瓦当纹饰中的文字瓦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内容的文字瓦当,另一种是反映当时王权崇拜思想的文字瓦当。

第一种文字瓦当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文字瓦当在汉代比较多见,如永昌陵中“汉兴元年”字样的瓦当。

第二种文字瓦当则主要反映了当时王权崇拜思想,如“汉兴元年”字样的瓦当,这类文字瓦当在汉代比较常见,如永昌陵、汉明帝陵寝等大型建筑中均有出现。

在“永和三年”“永和元年”等文字瓦当的纹饰中,还出现了“永和”二字。这两个字在汉代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当时汉朝统治者对国家和平安定、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庄子集释》,郭庆藩,北京:中华书局,年。

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北京:中华书局,年。

4、《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北京:中华书局,年。

5、《孟子译注》,杨伯峻,北京:中华书局,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