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节,北方地区迎来一轮大降温,山西省晋南山区普降雨雪,周六应影友相邀一起来到黄河岸边拍雪景,我们走进了一个小山村,听村子里一位老人家讲,本村有位大能人,花了几十万元在家里给妻子建造江南风格的花园别墅,我们便寻访到了这里,找到了这位薛大哥的家。
薛大哥的家在村南的大沟边,从外边看其建筑形式和普通农家没有啥区别,只是门楼是新建的,我们进去参观后让人大开眼见,难以相信里边的江南风格竟然出自一位普通的北方农民之手。
薛大哥家的小院是当地农村典型的建筑形式,是一个窄窄长长的二进院,前院是现代水泥钢筋建成的平房,东侧种植着一排花草,最醒目的便是这片竹子,甚至我们在竹子边上还发现了2棵桂花树,江南花木的元素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前院西侧的墙角下是两个用水泥大缸做成的盆景,一棵是苹果树,尽管已经是冬天可是上边的红苹果依然挂在上边,另一棵是山楂树,泛黄的树叶和绿叶交织在一起,两棵树中间薛大哥别出心裁,用一个旧瓦罐栽种了棕榈树,大缸里栽种的绣球花绽放着红花朵,似乎尽力要给冬日点缀出春天的色彩。
天空中小雨夹杂着雪花不紧不慢的下着,落在地面和花木上,潮湿的空气和南方的天气似乎没有两样,女主人郑大姐站在院子中间的门洞下,远远地招呼着我们进房休息,后院的西侧是一棵枇杷树,大姐说已经长了4年了,虽然不结果,这纯粹是为了观赏叶子。
院子的最里边是建在黄土崖下的窑洞,薛大哥告诉我们说他用了4年的时间,花了16万元,才将土窑洞改造成现代建筑的模样,按说现在自己和老伴生活在这里不用改造土窑洞,前院的平房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这些都是为了老伴,说起来话就长了,这里边有故事。
薛大哥今年63岁,他说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晋南农民,没有想到却娶上了一个四川媳妇,当年老伴是跟着嫁在当地的姐姐一起过来的,她给自己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是龙凤呈祥,全家人都非常满意,老伴性格温顺,贤惠善良,在家里孝敬父母养育孩子,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可是当地毕竟是北方,和南方的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年纪慢慢大了以后,人常常会思乡,为了让老伴有一份好心情,他这些年就开始装潢和改造自己的小院子,想营造出一个南方风格的居家环境。
也许是缘分所至,薛大哥天生就喜欢花花草草,他的第一步计划就从养花养草做起,在小院子里到处是种花栽树,前后院子里栽种上了南方的竹子,桂花,棕榈,橘子,柚子,保留了北方的杏树,葡萄,枣树,又移栽了苹果树和山楂树。
郑大姐不善言语,我们和她交流的时候她只是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为大哥家的厨房。薛大哥既是一个对家庭负责的男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追求现代的人,他把窑洞里边完全按照现在的装潢理念进行了改造,房内几乎和城里住房一样,甚至还上网自学,自己在家里建个一个排水防潮的系统和一个“吊炕”,给土窑进行了升级改造,既保留了土窑冬暖夏凉的特点,又将房间变得明窗净几,整洁卫生,并且现代化的各种家用设施一应俱全,如同别墅风格一样。
话题又回到了南方花园风格上边,大哥带着我们又参观了小院子里各种花木,他说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其他地方的院子里树木已经凋零,可是自家的小院里依旧能够看到绿树,枇杷树棕榈树和一些花草绿叶充满生机,葡萄架上垂吊着几个丝瓜也是绿色的,这些看上去就像南方的环境风格。
薛大哥说自己给老伴改造南方风格的小院,很多地方都没有花钱,竹子是从山沟里移栽上来的,橘子树柚子树和桂花树都是从老伴家乡地里挖来的,花草盆景也是自己繁殖的,闲来无事就在院子里搬弄花木,既能美化环境自己也有事干。大哥是个还有园林建造天赋的人,他把不用了的手压抽水器依然保留在那里,给竹子下边添上了农家特有的元素。
郑大姐说自己从小在四川长大,巴蜀地方和山西农村差别很大,就说这气候就有天壤之别,好在这里地处黄河岸边,小气候还算好,老伴能理解她,给她营造这样一个南方的生活环境她很满足,非常感谢他。在北方生活了40多年,有老伴的照顾,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特别是家里仿造南方环境令人感动,村民们都夸奖他羡慕自己,才把她家传说成了“江南花园别墅”。
小院的一角,一棵杏树下养着一只看家的小狗狗,旁边用竹竿搭建了一个鸡舍,养着10多只土鸡,鸡鸣犬吠声中很农家。
薛大哥说家里改造已经进行了4年多了,他说装潢改造只是花了一些个材料钱,其它的人工和技术都是他一个人来完成,现在冬季到了窑洞内还没有完全的装潢好,不过已经用水泥加固了里边,从网上自学建好的“吊炕”已经派上了用场,土灶台也改造成了水泥砖头结构,原本不打算用了,只是为了使用“火炕”需要。
一个北方农村里一个农家小院,一个农民大哥用自己的双手将它打造成了一个南方小花园,尽管看上去有点不太完美,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北方男人的责任,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满满的爱,这样的“花园别墅”摄影师觉得非常完美,您说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