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年3月4日)

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落实“强省会”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呈现稳中向好、量质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01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3]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4%。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6:34.7:61.7。

年末常住人口.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6万人,增长1.2%。全年申报出生率为8.2‰,申报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8万人,比上年增长9.2%,超额完成全年14万人的目标任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比上年缩小0.9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成效显著。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整体趋势微涨后逐步回稳,环比指数涨幅基本保持稳定。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崛起,中科新经济科创园38栋建筑主体封顶,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投入运营并完成20兆瓦燃气轮机点火试验,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落地智能制造产业园,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建成投产。黄河体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顺利推进。“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提前建成通车,凤凰大桥正式通车。

动能转换提档加速。“四新”经济成为增长重要引擎,“四新”经济增加值达到.2亿元,占GDP比重为37.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四新”经济领域投资不断提速,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倍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倍以上。“智造济南”赋能工业升级,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3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49.9%。规模以上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重点产品工业机器人、光缆产量分别增长25.6%、68.7%。“济南造”首列地铁列车下线,8英寸高功率半导体顺利通线。服务业新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增长21.8%,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4]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8.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9.5%。

“六稳”“六保”扎实推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2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发放稳岗补贴1.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75万户。财政金融支撑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8%,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增强,全年开行中欧班列列次,增长41.0%。新开通国际(地区)航线4条,济南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6.0万吨,增长45.4%。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总量达到.5万户,“四上”企业[5]数量达到家。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发出了“济南倡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农业生产形势稳定。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顺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

流动资产合计增长9.3%,总资产周转比上年加快3.7天,产成品存货下降11.4%,产成品存货周转比上年加快2.7天。

02

农业、农村

农业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总产值.0亿元,增长4.0%;畜牧业总产值.0亿元,增长23.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7.1%。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比上年增加4.8万亩,增长0.7%;粮食平均单产.0公斤/亩,增加0.5公斤/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58.6亿斤,增加0.5亿斤,增长0.8%。

“菜篮子”供保能力稳中有升。全年新建“菜篮子”保供园区29个,直通车达到辆,完成新改扩建生猪养殖场项目32个。蔬菜总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2.7%;油料总产量6.6万吨,下降3.2%;水果总产量61.9万吨,下降2.1%。

林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6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0.3万公顷,建设生态廊道91公里、绿道公里,绿化黄河堤防淤背区亩。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个,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3家,省乡村林场3家。

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生猪出栏.0万头,肉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20.4%;牛出栏13.8万头,肉产量2.9万吨,增长37.1%;牛奶产量42.1万吨,增长1.6%;羊出栏.8万头,肉产量1.9万吨,增长20.5%;禽肉产量7.2万吨,禽蛋产量30.5万吨,增长11.0%。水产品产量1.4万吨,增长5.8%。

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50个,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授权产品达到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个。长清茶叶、章丘大葱、莱芜生姜、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历城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发展向好。全年全市茶叶产量59.0万公斤,大葱74.0万吨,生姜31.5万吨,西瓜29.5万吨,黄瓜.6万吨,草莓8.3万吨。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较快。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16.5%,提高1.6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建市级田园综合体5个,总数达到11个,新认定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家,1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发展到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致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全国种子“双交会”永久落户济南。建成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全市持证农作物良种企业数量达到75家,比上年增加6家,工厂化蔬菜年育苗量突破10亿株。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投入衔接补助资金6.3亿元。全面强化兜底保障,18万余名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

0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0亿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下降0.2%,非公有制经济增长9.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5.7%,重工业增长3.2%。41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5.6%,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超过1%的17个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保持增长,12个行业增速领先全市平均水平,9个行业增速高于10.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4.7%。

企业经营状况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利润总额.7亿元,下降7.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41个大类行业中,营业收入超百亿的行业达到15个,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9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规模。

工业产品供应充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所生产的种工业产品中,有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1.1%。其中,增幅超过20%的产品有82种,占比为27.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光纤、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实现1倍以上增长,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光缆、充电桩产量实现50%以上增长。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家,比上年增加家。全年签订合同额.5亿元,增长34.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亿元,增长40.9%。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6亿元,增长9.2%。房屋施工面积.0万平方米,增长13.6%。

04

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为61.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9.1%。规模以上服务业[7]营业收入增长19.9%。新兴行业增长较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分别增长59.4%、57.2%。物流运力不断提升,重点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增长22.9%。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分别增长29.6%、29.2%。

交通运输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年末公路通车里程数.1公里,比上年增长0.5%。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8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货运量2.5亿吨,增长8.8%;货运周转量.4亿吨公里,增长11.8%[8]。年末拥有民用机动车.7万辆,增长9.8%。其中,民用汽车.5万辆,增长8.3%。公交线路条,比上年增加条,线路总长度.3公里,增加.6公里,旅客运输量5.9亿人次,增加0.6亿人次。全年累计完成航班起降11.3万架次,增长10.1%;旅客吞吐量.6万人次,增长9.9%;货邮吞吐量16.8万吨,增长14.7%。

邮政业、电信业健康发展。邮政行业全年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业务总量[9]89.3亿元,增长30.1%。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77.5亿元,增长16.1%;业务量8.0亿件,增长2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增长5.4%。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7万户,增长1.7倍。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0万户,增长10.0%。

旅游业、会展业发展向好。全年接待游客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0%。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增长40.0%。A级旅游景区8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全年举办会展场,增长12.1%,展览面积万平方米,增长44.0%。

0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7%。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5.0%,民间投资增长24.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2%。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比上年增加个,完成投资增长11.6%。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4个,增加8个,完成投资增长15.0%。

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亿元,增长12.2%。房屋施工面积.5万平方米,下降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4万平方米,下降1.8%。房屋竣工面积1.7万平方米,下降12.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万平方米,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增长15.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额.0亿元,增长24.5%。其中,住宅销售额.7亿元,增长22.4%。

06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商品零售.1亿元,增长13.8%;餐饮收入.0亿元,增长20.5%。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亿元,增长14.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增长13.4%。限额以上单位[10]实现零售额.9亿元,增长14.5%。

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新能源汽车分别比上年增长22.6%、57.1%和.1%;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分别增长18.3%、17.9%和34.7%。

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稳定。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全年实现零售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亿元,增长29.6%;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3.3亿元,增长33.1%。

线上消费快速拓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0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07

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出口.1亿元,增长55.6%;进口.1亿元,增长21.5%。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1.3%,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增长9.0%,对拉丁美洲进出口增长56.2%,对非洲进出口增长44.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7.7%,占进出口总额的34.1%。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8亿元,增长60.8%;钢材出口77.4亿元,增长72.1%;集成电路出口12.5亿元,增长47.6%。全年经济外向度17.0%,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73.9%;第三产业使用外资20.9亿美元,增长42.9%。全年实现合同外资96.9亿美元,增长65.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46个,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合同外资61.3亿美元。

对外合作积极拓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完成营业额41.0亿美元,下降4.0%。备案设立境外企业(机构)60家,实际完成投资17.4亿美元,下降8.9%。派出各类劳务人员人,下降28.1%。

08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5亿元,增长1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7.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亿元,增长8.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增长19.4%;卫生健康支出.7亿元,增长21.0%;城乡社区支出.4亿元,增长9.7%。

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亿元,增长12.5%。

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2家,股票54只,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完成证券交易额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期货交易额18.5万亿元,增长68.7%;新增直接融资.0亿元,增长63.7%。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家,管理基金只,管理基金规模.4亿元,增长7.3%。

保费收入稳步回升。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8亿元,下降11.5%;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7亿元,增长7.1%。各项赔款与给付.5亿元,增长37.3%。

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亿元,比年初减少38.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5%,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09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基础研究18.5亿元,增长6.4%;应用研究41.4亿元,增长36.1%;试验发展.6亿元,增长15.7%。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总数达到30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到家。

科技发明成果丰硕。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36件,比上年增长15.6%。发明专利授权量件,增长40.7%。技术合同实现交易额.5亿元,增长40.2%。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50项。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共计80家。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97所,新投入使用中小学校、幼儿园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8.5%,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建设率为85.2%。立项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95个,签约引进高等教育项目15个。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年末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站)个,公共博物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家级30处。城市可统计票房数字影院65家,观众.5万人次,票房收入4.1亿元。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为%,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9.7%。建成泉城书房38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拥有卫生机构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个。卫生机构床位7.3万张,增长5.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8万人,增长5.8%;执业(助理)医师4.2万人,增长5.3%。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年累计接种.3万剂次,覆盖.3万人。

全民健身稳步推进。全年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9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人。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次,参与人数万人次(含线上活动)。获省级及以上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枚。

10

能源、环境、城市建设[12]和安全生产

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初见成效。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9万吨,比上年增长1.1%,天然气消费9.2亿立方米,增长14.7%。新能源发电占比稳步提升,发电结构深度调整,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均有显著提高,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比重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风力发电21.9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比重为7.0%,增长86.2%;垃圾发电9.5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比重为3.0%,增长37.7%;生物质发电5.1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比重为1.6%,增长86.2%。

全社会用电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3亿千瓦时,增长9.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86.5亿千瓦时,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3.3亿千瓦时,增长2.7%;第二产业用电.0亿千瓦时,增长7.4%;第三产业用电.4亿千瓦时,增长15.7%。工业用电.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4.0%,增长7.1%。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首次降至5以下,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天,优良天数占比为62.7%,成功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名。全年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3微克/立方米[13]。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浓度14.6毫克/升,氨氮浓度0.78毫克/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为历史最好水平。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4.9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8.7分贝。

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全年天然气供气量18.0亿立方米,增长11.7%;液化石油气供气量2.5万吨,下降34.4%。集中供热面积3.0亿平方米,增长9.8%。自来水供水量5.0亿吨,增长10.0%。完成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建设20处,实现年供水量3.7万吨,累计服务用户3.5万户,供水人口10余万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起,命案现案破案率保持%,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破现案率达99.6%;抓获各类逃犯名,增长25.0%,追逃总成绩列全省第一。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死亡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0.3%、41.7%,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11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元,增长1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1缩小至2.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14]2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

社会保障范围更加广泛。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万人,比上年增加35.4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增加2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万人,增加1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万人,增加14.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万人,增加22.6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万人和.9万人。

居民生活保障稳步提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元,保障城镇居民0.9万户、1.3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3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元(其中,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为元),保障农村居民5.9万户、8.4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5.7亿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月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月元(其中,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济南高新区为元),城市特困保障人,农村特困保障1.4万人,共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及补贴2.9亿元。照料护理标准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分三种档次,自理标准提高到元/月,半自理标准提高到元/月,完全不能自理标准提高到元/月。

救助帮扶工作趋步向稳。全市共有救助管理站2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培训残疾人人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人,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2.8亿元。

注释

[1]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当年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7]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年交通运输部采用新的公路货运统计方法,对年公路货运数据进行了修正,年增速根据年修正后数据得出。

[9]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年不变单价计算,同比增长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10]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1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关指标错年使用年数据。

[12]城市建设指标来源于住建部城市建设统计年报,为初步上报数,口径为包含两县的整个济南地区。

[13]年生态环境相关数据以国家新调整的“十四五”国控站点统计。

[14]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15]数据来自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企业技术中心数据来自发展改革部门;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门;科技数据来自科技部门;电信相关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数据来自公安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民政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门;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门;泉水直饮工程建设数据来自城乡水务部门;水产品产量、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门;林业数据来自园林和林业部门;进出口、展会、新设境外企业、外派劳务人员数据来自商务部门;旅游、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门;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部门;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市场监管部门;体育数据来自体育部门;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医疗保障部门;金融数据来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招商引资、外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部门;市场主体数据来自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物流数据来自口岸物流部门;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残联;邮政、快递数据来自邮政管理部门;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恩格尔系数、价格指数、粮食畜牧数据、城乡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自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数据来自济南起步区管委会;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49.html